早该炸掉?让西安居民痛恨的三门峡大坝,是利民工程还是败笔?

作者:百科 来源:综合 浏览: 【 】 发布时间:2024-06-01 14:27:33 评论数:



黄河作为中华儿女的早该炸掉母亲河,这里给早期的让西中原儿女带来了赖以生活的沃土,但是安居纵观历史来说,黄河带来的民痛门峡利好以及灾难几乎是对等的,为什么这样说呢,恨的还败我们来看一组数据。大坝

不说远的利民,单单是工程国民党蒋介石的花园口决堤事件,在国民党当局看来事后会带来“小痛”,早该炸掉然而呢,让西这一次黄河口突发决堤的安居事故,直接带来的民痛门峡是河南、安徽、恨的还败江苏三个大省数百万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坝灾难。



在此次事件中死亡的利民人数粗略统计已经达到89万,淹没的良田也超过了5万多平方公里。

很多人觉得河水泛滥之后留下的沃土,但是对于黄河来说,每一次洪峰过后,带给当地的是一堆泥沙,曾经沃野千里的土地很容易被一次黄河水的泛滥毁于一旦。



在新中国成立以后,国家对此十分重视,因为黄河的问题不仅影响的是一个省份,其所经过的所有流域都时刻在洪峰的威胁之下,陕西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等等城市都在这个阴影之下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如果无视黄河,不仅影响的是一些产粮大省,其他一些贸易性的商业城市也十分受影响,因为逐利的资本并不会同意将自己的资产置于危险之下,在这种情况下,黄河的治理问题就迫在眉睫了。



但是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,不管是技术还是经济上都难以满足如此大的工程的运作,直到时间线推到了1954年,在国家水利部的牵头下,关于治理黄河的项目才启动开来,为了保证技术的可行性,当时国家还特意邀请了苏联方面的专家。

当时经过该团队的调研,适合建成黄河大坝的地方有两个。



其一是陕西潼关,如果在这一地区建立蓄水大坝,那么河南全境都会在安全的范畴之下,但是经过专家团队仔细研究发现,潼关并不具备大坝的条件。

主要原因还是土质疏松,这里如果建立大坝,其稳定性将是一个问号,此外这一区域水的流速也不快,很容易形成泥沙积压的情况。



于是人们将目光放在了第二目标之上——三门峡,三门峡顾名思义就是人门、神门、鬼门三个流速极快的区域,这一地区的水流湍急速度可以说让人咋舌,苏联专家也看重了这里。

认为如此湍急的流速一定可以规避大坝后期的泥沙积压问题,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导致三门峡大坝成为了西安人心中的痛,当然了这已经是后话了。



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,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开始着手准备三门峡大坝的进度了,在项目定下来以后,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开始向三门峡流转,在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下,耗资60亿的三门峡大坝终于在1961年正式建成。

这座大坝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,这里大家可以去了解下中国青年网在2023.7.8发表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接力黄河汛前调水调沙,可以看到三门峡大坝的壮美!



有人曾经说三峡大坝是高峡出平湖,其实最早的一幕应该出现在三门峡大坝这里,在蓄水大坝开始运作起来之后,三门峡的水流被进一步的遏制起来。

很快这个惠民工程也体现出了他的强大能力,山东等地区连续五年再没有发生洪涝灾害,此外河南、山东这两个产粮大省再次做出了突破性成长。



我们可以用数据感受,当时河南、山东两地的粮食产量较此前增长了2000多万吨,这个数据是十分惊人的,但是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,一个三门峡大坝的建成,让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人看到了希望,也带来了切实的利益。

但是作为三门峡大坝的上游陕西地区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难,尤其是西安平原,一场史诗般的灾难出现在这里。



前文我们提到三门峡大坝的流速降下来了,当时苏联专家看上这里湍急水流的运沙能力也就因此消失,当时建立大坝的时候,一些国内专家建议在大坝多留泻沙口,但是苏联专家却认为不用。

于是大坝建成以后,泥沙开始迅速的积压下来,河床也因此而被抬高,就单单是西安人引以为傲的渭水流域。



因为泥沙的积压问题直接导致河床抬高了接近五米,这直接让渭河的水“溢”了出来,渭河水的变化,让一向沃野千里的西安平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,很快三门峡大坝的恶果降临了下来。



大量泥沙淤积,地下水无法排出,直接导致这一地区沼泽化和盐碱化,农田受到盐碱的影响产量迅速的走低。

在经过一段时间后,三门峡到潼关积压的泥沙居然达到了30亿立方米,甚至后期华县还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,两万人无家可归,直接间接损失高达几十亿。



据有关部门统计,渭水流域在1965年到2008年,一共发生了137次洪涝灾害,直接损失高达2000多亿,这就是三门峡对西安造成的伤害。

那么既然三门峡有问题,难道这个过程中没有尝试改变么,其实在三门峡大坝建立之后不久,专家团队便发现了问题,在1968年与1969年分别对大坝进行改造。



通过炸药的方式在大坝底部制造出泄沙口,这样的举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渭水流域的泥沙积压现象,渭水流域因此河床降低了两米有余。

但是这个数据对于积攒多年的泥沙来说还是有点不够看,因此在一段时间里,三门峡大坝被称为一个失败的工程。



那么对于三门峡大坝我们应该如何做评价呢,其实这一点是非功过早已经交给了历史审判,对于三门峡大坝,中国人对他可是又爱又恨。

爱的是他解决了几千年以来黄河下游的灾害现象,一度让河南、山东等地区成为中原的产粮大省。



但是对于西安来说,这个工程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苦难,下游人民的福利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建立在西安的身上,以牺牲渭水的代价铸就了下游的平安。

当然了对于这个工程,我们也不能一昧的贬低它,毕竟它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,不过这一次的教训告诉我们,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全局意识,否则就会出现这样顾此失彼的结果!



消息来源 中国青年网 ——2023.7.8 三门峡水利枢纽接力黄河汛前调水调沙

声明:取材网络、谨慎鉴别

最近更新